在之前對 #功能性腹痛 的介紹中,提到他的機轉,以及應該要注意的警示症狀。
(如果還對功能性腹痛不太了解的,可以先看看之前的文章:孩子們的慢性腹痛 - 淺談功能性腹痛 、腸躁症是什麼?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嗎?是不是沒辦法治療? )
不過,也常常會有家長問到:雖然沒有構造上的異常,但孩子的疼痛是真的。那孩子痛起來的時候,我們應該要怎麼處理?
關注 vs. 分心,哪一個?
有研究者設計了這樣的場景:研究者募集了一群腹痛的8-14歲的孩子,以及一群健康的自願者。孩子們接受了一個灌水測試,來誘發他們的腹痛。簡單的說,研究者準備了一個裝置,裡面灌滿了水並接出一條吸管。裝置本身被遮蓋起來,只露出吸管讓孩子們使用。測試開始時,孩子開始吸水直到肚子脹到不行了。
接下來,家長被隨機分配到三種應對方式:
關注(attention)、分心(distraction)、無指示(no instruction)。
在關注組中,家長接收到的指示是「不斷的讓你的孩子注意他/她的身體感覺怎麼樣,向孩子保證這個不舒服是沒關係的,替他感到抱歉,並表達同情。」
範例包括:「我知道現在不舒服,但你很快就好了。」「你現在覺得怎麼樣?」「我可以想像現在一定很痛。」
分心組中,指示是「讓你的孩子心思不要放在他怎麼感受上。與他討論他喜歡的事情。」範例包括「我們來聊聊其他事情來讓你分心。不如我們來說說 ____。」「你晚上想要做些什麼呢?」
而為了避免教導過程所造成的偏差,另外有一組不給予任何指示。
為了確保家長以被分配到的方式應對,喝完水之後的五分鐘家長會一直陪在孩子的身邊,並錄影做行為的分類。
結果呢?
在面對疼痛刺激時,比起無指示組,分心組減少了近一半的症狀抱怨,而關注組增加了近兩倍。
很難想像嗎?覺得好像在逃避問題嗎?
我們換個場景。
今天孩子在公園開心地奔跑著,不小心跌倒了,哇哇大哭起來。
你趕忙跑過去,看看膝蓋和腳。還好還好,沒有什麼大礙。
你對他說,「寶貝,你看你看,那邊盪鞦韆看起來很好玩,要不要我們過去玩玩看?」
孩子抽抽鼻子,點點頭,十分鐘之後孩子開心地在鞦韆上笑著。
跌倒了不痛嗎?痛。跌倒的疼痛是真的嗎?是真的。
分心有用嗎?有。
面對功能性腹痛時,我們沒有辦法立刻讓孩子不痛。
但身為家長能夠教小孩的,是怎麼樣面對(cope)這個疼痛。
逃避不可恥且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