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網站
· 兒童腸胃問題,新生兒問題,腦腸軸疾患
broken image

嬰兒溢吐奶真的十分常見。最近同是兒科醫師的好朋友崩潰的傳訊給我,
為何剛出生的baby這麼容易溢吐奶啊~~

我回她要堅強,旁邊另一位兒科同事,提議先去買個100條口水巾 XDD

這樣大家就知道,就算是兒科醫師,已經知道了嬰兒很容易溢奶,一樣還是深受它的困擾(兩手一攤)。

broken image

根據統計,高達41-67%的健康四個月寶寶,每天至少溢奶一次

雖然在每個年紀都有可能發生溢吐奶,尖峰期在4個月大,六個月大時迅速減少。

好消息是,只有<5%的孩子在12~14個月時仍有溢吐奶的狀況

到底為什麼嬰兒這麼容易溢吐奶?

broken image

嬰兒溢奶的原因,主要是源於他們上消化道的不成熟。食道和胃中間有個閥門,結構上稱之為賁門,或下食道括約肌(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)。研究發現,8成的嬰兒溢吐奶發生在下食道括約肌自發性放鬆(transient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relaxation, TLESR) 的時間。

當寶寶的胃部裝滿奶水或食物時,會誘發這個自發性放鬆的發生。姿勢也會有影響,左側臥被發現可以減少自發性放鬆,臨床上我們偶爾會採用這種方式。

(當然,由於側臥或趴睡都會增加嬰兒猝死症候群的發生,兒科醫學會是不建議的)

隨著年紀增長,食道長度拉長,胃的容量增加,看得到的溢吐奶就會逐漸減少,不過逆流仍有可能發生,以吃奶完後頻繁的吞嚥動作來表現。

對於正常健康的寶寶來說,可以把溢吐奶想像成洩氣閥,是他們胃裡面相對容量較高時宣泄的一種方式

 

臨床上要注意這些狀況

由於溢吐奶十分常見,要把「正常」和「異常」區分開來,有時真的十分困難。在學術上,學者們有試圖區別嬰兒溢吐奶(infantile regurgitation)與胃食道逆流疾病(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, GERD)。像是北美/歐洲小兒消化醫學會(NASPGHAN/ ESPGHAN),區別兩者定義如下:

胃食道逆流疾病,指的是當胃食道逆流造成困擾的症狀或/及併發症。」

大家內心是不是浮現:「...講中文好嗎?」...喔不對原文其實是英文...

「只要是溢吐奶,都令人很困擾啊!」

如果是大一點的孩子,還可以跟你說「心灼熱、胸悶、腹痛」,但寶寶只會哭啊...

其實,還是有一些症狀暗示著比較嚴重的溢吐奶/胃食道逆流,甚至胃食道逆流以外的診斷,我們列舉如下圖:

broken image

保守的處置手段:調整進食

也因為嬰兒溢吐奶會隨著時間自行改善,如果沒有上述的那些警戒狀況,

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都是跟爸媽說明這個良性的過程,讓孩子隨著時間慢慢自行改善。

能夠採取的非藥物手段,包括調整進食及姿勢改變。姿勢改變我們前面提過了,為了避免嬰兒猝死症候群(SIDS),兒科醫學會還是唯一支持仰睡。

(相關議題可以看上次的文章:嬰兒半夜睡一睡自己翻過去趴著,怎麼辦?

調整進食分兩種作法:減少每餐的量並增加頻率,以及變動配方。減少每餐的量的做法,雖然沒有明確的科學上的證據可以減少溢吐奶,但似乎可以降低食道暴露到胃酸的時間[2]。經驗上,給予合適的奶量以及避免過度餵食,確實能解決一部分孩子溢吐奶的狀況。

至於變動配方,目前實證是可以考慮使用稠化配方或增稠劑。以稠化配方來說,在台灣有新諾兒(Novalac) AR的稠化配方,是以玉米澱粉來增稠。其實心美力(Similac)、美強生(Mead Johnson Enfamil(R))、雀巢的能恩(Nestle NAN (R))在國外也有防溢奶配方,但都沒有進來台灣。我猜大概市場太小了吧?

使用市售增稠劑,或添加米精/麥精呢?

這個議題比較複雜,我們下次再說~

 

 

參考資料

  1. Pediatric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: Joint Recommendations of the North American Society for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, Hepatology, and Nutrition and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, Hepatology, and Nutrition. JPGN, 2018Omari et al., Gut . 2002 Oct;51(4):475-9. doi: 10.1136/gut.51.4.475.